当前位置:首页

首页>>新闻系统>>他山之石>>正文

牛津大学“导师制”教学法

作者:日期:2014-03-24点击数:

对于讨论课的优点,海伦教授认为,学生人数多能够激发更多不同的视角、观点和想法。但是她也讲到,在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的学生,据调查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同意:“作为讨论课上的一份子,课程帮助我发展了学习、研究能力”。她对讨论课提出的建议有两条:1、课前给23位学生布置不同的短小的研究报告或任务准备;2、课前提供给学生一个文献研读目录,布置一些思考题。对于讲座课,牛津大学的讲座课由各系开设,在各系的大教室或剧场讲授,海伦教授认为,其长处一是展示给学生一个专家的研究成果;二是将不同学院的学生集中在一起(牛津和剑桥大学实施学院制)有利于同一学科不同学院的学生交流经验。其不足是能力弱的学生可能会直接“下载”文献内容到论文,代替自己有批评的运用文献。

实际上,由于英国经济发展的制约,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,政府投入正在逐年减少。在19901997年,英国高等教育对英国公民是免费的,1998年开始收学费,标准不超过1000英镑,2006年开始升到3000英镑,2012年升到9000英镑,同时,英国政府出台了对英国公民上大学缴学费每年可贷款不超过9000英镑的政策。由于花钱上大学,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对英国高等教育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对于这一点,牛津大学的教师是有自觉意识的。因此,牛津大学的教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: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,我们如何评价我们的教学?我们如何合理安排和最佳发挥我们的学术时间?我们如何在提升研究生教学的同时不失掉本科教学“导师制”的独特品质?我们如何鼓励学生象对待“导师制”教学法一样重视其它教学方式方法?我们如何保持“导师制”的优势而不让我们的导师超

负荷工作,象通常一样满足每个学生对自我得到重视的期盼?

   

分析研究牛津大学“导师制”教学法及其所反映出的教学思想、教学观念,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。通常大家会简单地说,牛津大学的“导师制”我们学不来,首先是成本太高。我认为牛津大学“导师制”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方式,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。牛津大学教师倾向于花时间展示给学生如何做学术研究,与学生一起讨论学生的研究,而不是告诉学生答案;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,帮助学生调整、改善、解决难题,鼓励学生担负起责任;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独立研究、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;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,而不是象“麦当劳”式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样培养学生。

培训期间,我了解到牛津大学目前的师生比是111。我记得2 004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师生比:艺术类专业合格要求111(优秀要求19);文科、理工类专业合格要求118。我有时会想,牛津大学师生比是111,我们的综合大学都是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,至少都在合格以上,师生比应在118以内。简单推算,牛津大学导师课(2个学生与导师)每周2次,每次1小时,我们综合大学的师生比至少可以保证每周有1次导师课(2个学生与导师),或者68名学生与导师的讨论课,每周1次,每次90分钟,甚至扩大到1215人的讨论课,每周1次,每次90分钟。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做不到呢?我们的大学40至上百人的课堂,教师以讲授为主,想不“满堂灌”都难,是否能关注到每个本科学生的学术长处与短处、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难点?是否通过课堂教学聆听、讨论每个学生的学术思维、想法,更有效地鼓励学生担负其应该担负的学习和社会责任?

牛津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,坚持对本科教学实施“导师制”教学方式方法,不仅仅是因为比一般大学经费充裕,大卫·波伏雷曼在谈到牛津大学杰出之处时曾提到,美国哈佛大学的投入是牛津大学的3倍,但牛津大学仍然排名第2(英国泰晤士报近期公布的

|<< << < 1 2 3 > >> >>|
学校主页 | 新闻中心 | 长大在线信息传媒 | 联系我们 | 长大导航网
版权所有:长江大学学生事务处 技术支持:长大在线信息传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