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

首页>>新闻系统>>他山之石>>正文

本科生导师制是张放大的责任试纸

作者:日期:2014-03-18点击数:

不设笔试,根据“校园开放日”表现和老师推荐就能获得加分,每名本科生都有导师……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上海科技大学,宣布启动面向全国的本科生招生。虽然计划招生人数不过200人,但强大师资、产学研相融的环境和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本的办学理念,使得这所小规模大学的亮相格外引人关注(2月21日《人民日报》)。

  导师制于硕士生和博士生并不陌生,他们一进入校园就会有自己的导师,并长期与之建立“一对一”的关系,深受人格和学术影响。如果仅以论文指导为标准,那么本科生也有自己的导师,只不过要毕业时才会得到明确。而“本科生导师制”则实现了关口的前移,使得本科生在入学的第一天起,就有了固定的导师。

  本科生导师制,要求导师的职责是全方位的,要真正尽到言传身教、教书育人的职责,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教育、专业课学习、科研立项、专业实习、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方向的点拨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:一是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。由于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行学分制下的保障措施,在学分制下,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支配权,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学习;二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。由于导师的引导与关怀,使得学生能很快适应大学环境,步入学习的快车道。三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结合。通过因材施教的实施,不仅能让学生达到诗意的成长,还能实现教师的自我优化,对于双方都是一种促进。同时,加上导师制下的责任的落实,学生的权利能获得更多的保护与尊重。

 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,本科生配导师制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。从2001年起,北京大学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设立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,到2010年3月,华侨大学给所有本科生配备导师。可以说,制度实施已经不存设计障碍,关键在于如何更好更快地铺开。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情况下,“让每名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”意味着师生的配比将会提高,学校的投入将会更大,没有决心难以实现。

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特聘教授王伯庆博士曾举例说,美国的文理学院的本科质量举世公认,其因在于,研究型大学主要考核教授的论文发表,教师的心思不在教学上,本科生课程常由教授助理等人去上。文理学院则不同,教授全神贯注于本科教育,本科生受到最好的教授的培养,教学是考核教授的主要或唯一指标,本科生可以受到教授的单独辅导。如此看来,导师的专注度如何,最终就会决定学生的质量。

  本科阶段是大学的基础,有了好的本科生源才能为研究生提供保障。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,但现在很多大学都存在重研究轻教学的倾向。因而,能否打造一流的本科,关乎着高等教育和研究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。本科生导师制是实现这一任务的路径,也是提升教育质量,实现高校改革的现实选择。

学校主页 | 新闻中心 | 长大在线信息传媒 | 联系我们 | 长大导航网
版权所有:长江大学学生事务处 技术支持:长大在线信息传媒